联系我们
电梯老龄化日益凸显,“老有所养”成难题
作者: 国际电梯网 2013-05-02 14:17:12 浏览:153
信息来源:国际电梯网
[打印]

  

  4月23日早晨,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希望家园小区的王先生乘坐电梯准备上班,突然电梯在中途卡壳了,几秒钟后才开始运行,王先生为此惊出一身冷汗。小区很多居民乘坐这些经常“闹病”的电梯时,都有过电梯“惊魂”的经历。
  去年1至9月份,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接到105起因电梯运行故障引发的投诉,而投诉多集中于住宅小区。
  伴随着电梯保有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早些年的住宅电梯已进人故障多发期,但绝大多数未能及时改造或更新,一直在带“病”运行,隐患重重。问题出在哪里?日常监管的困境又在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王磊介绍,电梯出现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产品质量、安装质量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使用环节和维修保养环节的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不规范、违章操作、违规使用造成的。
  电梯维保市场秩序不规范,存在不正当竞争,被公认为是影响电梯安全的最大隐患。一名电梯维保行业人士透露,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约为8000元到1万元。但在这种恶性竞争下,一些维保商竟能将其压缩到两三千元。低价劣质维保必然埋下安全隐患。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维保质量好的公司应该占尽市场,而事实却不尽然。一些规模小、能力弱的维保公司还“坚挺”地存在着,并把其他公司拉进了低价竞争的漩涡。
  使用单位为省钱,维保单位保养不到位,牺牲的是电梯质量,使电梯提前进人“老年期”。而由于目前我国对住宅电梯并没有强制报废规定,不少电梯更是在超期“服役”。
  根据电梯行业对住宅电梯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电梯运行3~5年以上,一般需要对主要设备进行大修,运行10年以上的一般需要通过大修或改造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运行15年以上的电梯则需要更换。然而,大修、换、钱由谁出?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诸多安全隐患中,“无钱治病”是住宅老旧电梯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成为安全监管的“瓶颈”。
  “本是电梯设备老化,该修修、换换的简单事,却因为维修资金牵涉业主委员会、物业等多方的利益和矛盾,一切都停顿了下来。”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副院长高炯介绍:“首先,住宅电梯的产权所有人是小区业主,但大多小区是物业公司在管理。虽然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物业公司可以是电梯使用单位,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当电梯维修费用高,物业公司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时,经常出现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相互扯皮的现象,使得电梯使用安全责任单位不明。”
  此外,电梯的改造、更新需要动用公共维修基金,但公共维修基金的收取、管理和使用情况各小区也各不相同,同时须经三分之二以上居民讨论通过才能动用。而一些老旧小区由于产权复杂找不到公共维修基金,电梯改造更新所需资金原则上只能靠房屋产权人来筹集,但业主对分摊部分各执己见,想取得统一意见困难重重。
  没钱治病,只能拖着。老旧住宅电梯一步步走向“老无所依”的境地。
  根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质监部门应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电梯做出停止使用的决定或采取强制停止使用的措施。但一纸封条能封住带“病”电梯,但二三十层楼的居民,还有行走不便的老人或病人怎么办?
  是封电梯?还是让它继续带“病”运行?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住宅电梯“老有所养”问题急需解决。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